资产支持证券走俏 银保证监认定尚存差异

2018-06-23 11:06 期货返佣 期货开户网

近年来,ABS(资产支持证券)业务规模和产品丰富性都在快速提升,银行发行热情升高。

  

  近日,建设银行与5家企业签约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签约金额共计38亿元,是建行丰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的一次积极尝试。

  

  《中国经营报》记者初步统计发现,2018年5月以来,银行间市场共有11家商业银行发行ABS产品16单,总规模达1055亿元,住房贷款、不良资产、消费贷款证券化项目升温。

  

  分析认为,受资产新规的影响,ABS业务将成为融资需求的新出口,我国资产证券化有望进入黄金发展期。随着ABS业务体量和产品数量的快速发展,监管力度也将持续加大,未来会参照资管新规相应执行,也会有相应的政策出来填补漏洞。

  

  银行成主要发行主体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5月至6月22日,银行间市场共发行26单ABS业务,总金额逾1340亿元。其中,商业银行为发行主体的ABS业务有16单,发行总金额近1055亿元,占总量的78.7%。

  

  相比较5月份,6月份银行间市场ABS发行规模增长了247.5亿元,发行项目数量也较上月上升89%。银行发行ABS的热情也有所提升,仅建设银行就发行了4单,其中住房贷款类3单。

  

  与此同时,建设银行还于近日宣布进行绿色金融产品尝试,与5家企业签约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签约金额约38亿元。

  

  海通证券分析指出,国内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有银保监会主管的信贷ABS、证监会主管的企业ABS、交易商协会资产支持票据(ABN),还有少量的保险机构资产支持计划。截至目前,资产证券化产品体量已达1.9 万亿元,其中企业ABS 有1.14 万亿元,信贷ABS 有0.69 万亿元。

  

  上海某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随着监管趋严、融资渠道受限,越来越多底层资产开始做资产证券化融资,包括信用卡应收款、校园贷、消费贷款、住房贷款、设备租赁、商业保理贸易应收款等都可以作为底层资产,且发行主体也越来越多,但银行依然是主要的(发行主体)。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绍统近日公开表示,2017年是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额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上交所发行金额达到了5700亿元,同比增长92%,占当年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的74%。

  

  实际上ABS业务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存在,为何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上述资管公司总经理表示,之前企业融资渠道多,融资也相对容易,不需要将底层资产拿出来进行证券化融资。但随着监管趋严,市场流动性趋紧,银行表外回归表内,加之信用风险逐渐暴露,企业各种融资渠道受限,因此企业ABS融资需求旺盛。

  

  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少增384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570亿元,同比多减129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04亿元,同比多减271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41亿元,同比多减496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434亿元,同比少减205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8亿元,同比少20亿元。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资管新规落地后,传统表外业务和融资方式受到限制较大,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降,结构调整明显,信托、债券等违约率也在上升;且这只是刚开始,未来企业融资需求还将持续承压。“在此背景下,将资产打包变成ABS融资的模式更受欢迎,目前这一块还相对受影响较小,成为企业融资需求的一个出口。” 付立春说。

  

  海通证券研究指出,资管新规后,短期限理财产品通过资金池投资长久期非标的路被堵死,理财投资非标难度加大。但资产证券化业务被排除在资管新规之外,为非标转标提供了可行的途径;从银行信贷ABS的角度而言,资金有回表需求,面临资本金和信贷额度有限的问题,资产证券化可助银行腾挪信贷空间。

  

  在付立春看来,相比而言公用事业、政府融资平台、基建等项目的融资难度更大,如PPP项目。目前PPP 项目时间期限错配、风险收益不匹配等问题突出,存在着种种风险,资管新规落地后对这类项目融资的影响很大。

  

  中信证券研究指出,PPP 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具有资金需求大的显著特征,前期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信贷等债务资金,自有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资产证券化是顺利完成PPP 项目的重要融资方式,也有望成为整个PPP 项目的主流投融资方式。

  

  不良资产ABS“开闸”

  

  从5月以来银行间市场商业银行发行的ABS底层资产类型看,消费贷、住房贷款、不良资产等为支撑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增多。其中,住房贷款ABS发行8单,不良资产ABS发行5单,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均有发行。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不良资产是ABS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受整体环境影响,有的阶段多一些,有的阶段少一些很正常。目前不良压力相对较大,债券违约率较之前也有上升;且去年虽然ABS业务发展很快,但做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很少,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这一块未来会保持在一定比例上。

  

  连平表示,不良资产ABS方面未来会有多方面主体参与,但主要还是银行。总体来看,目前银行的不良资产水平比较平稳,但压力依然较大,借助证券化方式将不良贷款转移出表,可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改善资本充足率及拨备覆盖率,是改善表内资产结构的有效手段。

  

  不过,某股份制银行广东地区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实际业务操作中,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对ABS业务是非标还是标准化认定存在差距,不利于业务开展,未来很可能会纳入标准化范围,这对银行来说是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此外,付立春指出,随着体量和产品的快速发展,ABS业务的风险在日渐显现。资管新规后,原来通道类资管项目、表外业务、信托产品等受到限制,如果打包成ABS产品发行,也会将风险转移到该领域。他还强调,从ABS业务自身来看,传统ABS业务中一些准固收类产品存在隐性刚兑的情况,这些产品也会面临因打破刚兑而带来的风险。

  

  上述资管公司总经理认为,关键还是要看底层资产质量和后期ABS发行受托方对资金的监管及回笼的力度。有些底层资产质量太差,现金回款不足以支撑兑付,会引发较大风险。因此,加强监管与提升业务发展与风险识别、管理能力同样重要。

  

  在付立春看来,ABS业务体量增大,产品种类数量更加丰富,很可能会成为表外业务融资的新出口,也会引起监管重视。“未来监管力度将会增大,对融资方主体会有更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打破刚兑是必然趋势,把 ABS作为表外或类通道业务模式也会慢慢消除。而且投资者教育、监管都会走上专业化,未来相关的监管会参照资管新规相应执行,也会有相应的政策出来填补漏洞。”

  

  付立春认为,从发行主体情况来看,目前ABS业务基本上还是同质化竞争,对于券商更多是关注规模有多大,而不是做专做强,很多机构距离国际化的专业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未来重点还是要提高专业化水平。


发表评论: